2019年4月28日
港島徑第七段:大潭道→土地灣,7.5公里。
港島徑第八段:土地灣→大浪灣,8.5公里。
今天要完成全程港島徑的行程,也要走上港島徑最後一段也是最精華的龍脊路段。港島徑全程有100個標距柱,我就是為了第100號而來的。
2019年4月28日
港島徑第七段:大潭道→土地灣,7.5公里。
港島徑第八段:土地灣→大浪灣,8.5公里。
今天要完成全程港島徑的行程,也要走上港島徑最後一段也是最精華的龍脊路段。港島徑全程有100個標距柱,我就是為了第100號而來的。
2019年4月27日
港島徑第四段:灣仔峽→黃泥涌峽,7.5公里。
港島徑第五段:黃泥涌峽→大風坳,4公里。
港島徑第六段:大風坳→大潭道,4.5公里。
當老婆大人決定願意陪我走完全程港島徑後,我立刻安排出發及升等事宜,所以香港我們又來了。這次我們直接用兩天時間,把剩下的港島徑全部走完。
2019年3月3日
港島徑第三段:貝璐道→灣仔峽,6.5公里。
今天的氣象預報是下雨天,一直在掙扎要不要取消行程,最後還是決定先出門再說。雖然最後勉強冒雨開始走,但是只走第三段港島徑就意興闌珊,放棄原本在計畫內的第四段了。
2019年3月2日
港島徑第一段:爐峰峽→薄扶林水塘道。
港島徑第二段:薄扶林水塘道→貝璐道。
今天開始健行港島徑,全長50公里,分成八段,應該是四條香港長途遠足徑當中最短也是相對最輕鬆的路線。
相對輕鬆,尤其是前面四段,因此Charlene特地來陪我一起走。
2018年10月20日
東梅古道是連接東涌及梅窩的一條山徑,在東涌道及嶼南道落成之前,這條小徑是來往東涌及梅窩的唯一通道。
東梅古道為紀念香港在2008年協辦北京奧運的馬術比賽項目,中間有一段命名為香港奧運徑。
我在大嶼山已經完成鳳凰徑大健行,但是整條鳳凰徑都沒有經過東涌市區,所以我利用上次的東澳古道以及這次的東梅古道,讓我在大嶼山的旅行更加完美。
2018年10月19日
鳳凰徑第十一段:新東涌道→貝澳,3公里。
鳳凰徑第十二段:貝澳→梅窩,9公里。
終於來到鳳凰徑最後一天的行程,今天我將完成鳳凰徑全部12段全長共70公里的大健行。
來過無數次的東涌地鐵站,已經開始有離情依依的感覺了。
2017年10月22日
鳳凰徑第九段:石壁水塘→水口,6.5公里。
鳳凰徑第十段:水口→東涌道,6.5公里。
鳳凰徑第十一段:東涌道→新東涌道,1.5公里。
今天要繼續走鳳凰徑第九段及第十段,為了要走到巴士站,決定要多走1.5公里,3個標距柱,把鳳凰徑第十一段拆成兩次走。
今天是鳳凰徑的倒數第二天,加油。
2017年10月21日
鳳凰徑第七段:大澳→狗嶺涌,10.5公里。
鳳凰徑第八段:狗嶺涌→石壁水塘,5.5公里。
今天上午特地去爬以前錯過的虎山,再錯過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大澳。
大澳的確讓我體驗到完全不同的香港,讓我的好感度和南丫島不相上下。
下午的行程將繼續走鳳凰徑,從大澳走到石壁水塘。
2017年2月26日
鳳凰徑第五段:深屈道→萬丈布,7.5公里。
鳳凰徑第六段:萬丈布→大澳,2.5公里。
我是不是把鳳凰徑當作年度計畫在進行?我是不是每年二月底都要來爬鳳凰徑?
昨天天氣不好,所以延遲一天才開始走鳳凰徑。這是一個聰明的選擇,因為今天的路線真的不適合在雨中行走。
2017年2月25日
宜蘭有東澳古道?不是,這條是從東涌至大澳的古道,位於香港大嶼山。
原本來香港是要去走鳳凰徑,但是一下飛機看到細雨紛飛,馬上決定去逛大澳村,然後走簡單易行但是很遙遠的東澳古道。
我臨時改變行程的能力是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