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1年7月6日至14日共9天台積電團體行中國南京、北京、杭州及千島湖
契子
1991年7月初,剛卸下國二家教班老師的職位,距離赴美國求學的日子尚有一個月的空檔,於是在1個月之前就接受保保的邀請,參加他們公司的大陸旅遊行。保保是我的大學同學,練就了單眼讀書的功力,終於讓他的雙眼視差超過400度,免服兵役啦。保保畢業後就跑去大名鼎鼎的台積電上班(不過那時沒有人看好這家公司就是了),算算也有快3年的資歷了。台積電夏天有固定的歲修,所有生產支援單位都有快半個月的假期(應該是沒什麼訂單吧,否則想辦法機台輪流歲修,硬撐也要把產能撐出來),再加上剛拿到一筆可觀的季獎金,於是保保部門的同事們就想安排一次出國旅遊,於是就決定找格欣旅行社組團去當時最熱門且價廉的中國黃山之旅。我算是最後一個加入的,而且是突兀的單數,於是安排我和旅行社的領隊同房。
黃山旅遊是大熱門,每天至少有十幾個台灣團趕赴盛會,讓我有一種齊赴武林大會的雄心壯志,趕快衝去小巷後的租書店再把金庸小說用力的溫習一遍。那一年長江因暴雨而氾濫成災,下游一片水鄉澤國,洪峰衝破堤防後,老百姓死傷慘重,剩下的也無家可歸。慈濟是早就去賑災,我們則是要去黃山戡災,因為黃山山腳之前大水才剛退。 從電視新聞中看到江南的雨和水,將此行蒙下了沉重的陰影。果然,出發前一天晚上,領隊臨時通知大家,大陸方面通知黃山山腳因為上游暴雨不停,剛退去的大水又回來了,因此黃山不能上去。本團均為同一家公司的員工,這就好辦事多了,經過不斷的電話會議,和領隊達成協議,把黃山的行程改成北方好天氣的北京,而原本排在黃山前後的南京及杭州則不變,就這樣日期不變,照常出團。不過來回北京的飛機為額外的費用,所以在出發的當天每個人都乖乖的再補了幾千元的團費。
第一天:台北→香港→南京 1991年7月6日星期六
旅行社安排的遊覽車當然是從新竹台積電出發,我則是清晨5點半由老爸親自把我送到中正機場。以往都是我接送爸媽出國,這次是第一次被老爸服務。在機場等候班機時,觀察了一下這一團的團員,不到20人,且女生及年輕人居多,大部分都和我一樣,是第一次出國,甚至是第一次坐飛機。非台積電員工只有團中最年長的先生帶著的女兒及我,而從那已念到高中的女兒和其他女生熟視的程度看來,我是唯一的陌生人,所以全程我和保保就形影不離了。
搭8點半華航班機赴香港啟德機場轉正午的中國東方航空,快10點半時抵達,在香港過境大廳只有不到90分鐘的轉機時間,領隊於是不准有個別行動,讓有些女生望著免稅商店雙眼直發燙,只好心中盤算回程時的進攻策略。 在等待時遇到另一個台灣團,雙方的領隊剛好都是同時離開去辦轉機手續,一陣交談後發覺它們也是要去黃山,而且行程沒有改變,看來他們不知道淹大水的事。當他們得知我們這團改變行程後,各個都急得跳腳,深怕此行會白跑一趟,而且是出國後才知道狀況,所以前腳併後腳,快步跑去找他們的領隊去理論了。
不一會兒,大伙都登上了東方航空的中型客機。人家華航是利用空橋接駁旅客,東方航空則是要走到停機坪中間爬上去。坐穩後,看看四周,搭機的人並不多,駕駛艙的門開開的,裡面沒有駕駛,這時大家才注意到飛機引擎根本沒開,悶熱的中午被關在沒有空調的飛機內,空姐也不知道溜到哪去了。從現在開始,大家就開始感受到大陸人的時間概念了。 半小時後,正副駕駛出現了,引擎運轉,空調終於來了。正想收拾煩躁的心情,尋找安全帶準備繫上之時,眼睛瞄到仍然打開的駕駛艙大門,正副駕駛聊天聊得正起勁,完全沒有一付要起飛的樣子。好奇心作祟,和大伙猜想這班飛機可能是在等候某個重要人物,所以被迫延後起飛。空姐也不來一個讓大家可以解惑。好不容易,共延誤了一個多小時飛機才起飛。重要人物終於登機了?別傻了,自從我們這一團登機後就沒有其他旅客上來了。正午的啟德機場看起來起降也不是很頻繁,所以到底為什麼延誤,沒有人有答案。領隊只是淡淡的說,這就是中國大陸。
天氣一直是此行大家心中的陰影,飛機越接近南京,陰影就越濃。飛機一邊下降一邊在雲霧中搖擺,不但看不到窗外的景觀,斗大的雨點還不時打在小小的窗戶上。好在降落後雨勢轉小了,這時是午後3點半。南京機場從外觀看來像是小火車站,裡面的設施更像。三輪車拉來的行李放在一個小房間內,我們就從車上去尋找自己的行李。拉著行李往外走,旁邊是有一個類似售票處的小窗口,應該是海關,可是裡面的人理都不理我們。就這樣,大家滿懷著疑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大馬路,嘩,我就這樣踏入了中國。
機場外迎面而來一女一男,經領隊介紹,女的是全陪,男的是地陪。台灣的旅行團不管是到世界各地,嚮導的工作都是交由當地的導遊來帶,而領隊只負責聯繫的工作。在大陸,導遊就叫做地陪,他將負責我們這兩天在南京的旅遊。至於全陪呢,顧名思義,全陪就是全程陪。我們的全陪小姐將從我們踏入大陸開始,一路陪到離開大陸為止,這中間的時間,她什麼事也不用做,跟著玩就好。看起來全陪應是類似公安的身分,將監視我們這一群呆胞在大陸的一言一行,這多少說明了當時的兩岸關係。
我們戲稱我們這群台胞為呆胞,因為幾乎每個人的打扮都一模一樣,T-Shirt加短褲加腰包,瞧一眼就知道這群是從台灣來的觀光客,來花錢的呆胞。從台北到南京花了快大半天的時間,大家都開始同意三通的重要性了。
坐上遊覽車,窗外細雨仍綿綿,於是領隊宣佈原定行程中的青花台就不去了,我們直接回旅館休息。其實這一次我是臨時加入的,到底有什麼行程我也搞不清楚。坐在車上望著窗外午後細雨的南京,心中不禁懷疑,我到底是出國了,還是來到了南台灣?不過隨著日後行程的觀察,我還是覺得兩岸畢竟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今晚住宿的是五星級的金陵飯店,樓高37層,是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後,首批引進外資興建的豪華飯店,位於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及漢中路交界處。因離用餐時間還早,大伙便紛紛撐起雨傘,在領隊帶領之下出發去逛市中心。不要跟我說這裡就是南京的鬧區,灰濛濛的街道旁,幾間營業中的陰暗店舖,吸引不了遊客的眼光。來到當地最豪華的百貨公司,裡面賣一些衣服及家電用品,看看衣服的樣式質料,在台灣1、20年前可能有人會穿,電器也是舊款式,或許台灣古董商會感興趣。沒什麼好逛的,大家草草的回飯店去等今晚的晚餐了。
整個白天幾乎都在坐飛機,吃不到什麼好東西,所以大家都很期盼今晚的風味餐:位在金陵飯店2樓梅苑的江蘇地方名菜淮揚菜餚。餐廳內只有我們這一團的兩桌,席開在舞台旁,舞台上有國樂演奏,為了迎合我們,演奏的曲目全都是台灣小調及流行歌曲。菜色十分豐富且份量夠,讓這群飢餓的老饕滿足了口舌之慾,及撐漲了的肚皮。可是美食及點心仍是一道道的上,我只好再度放鬆褲腰帶,繼續上。
飯飽餐足後,大家紛紛擁到我的房間,不是我太受歡迎,而是來找和我同房的領隊換人民幣。領隊和全陪掏出一大把人民幣讓大家兌換,且聲稱匯兌價格為黑市價格,比公定牌價便宜多了,而且是有一位有為青年想去美國德州求學,託付他們幫忙買美金的。天曉得他們倆因此賺了多少價差,反正大家圖個方便就好。事後我和保保去各地旅館的外幣兌換處做比較,其實價格都差不多。
金陵飯店36樓頂層為360度旋轉的璇宮,用餐時間為供應自助餐,深夜則為有樂隊演奏的酒吧。年輕人當然不肯早早就寢,一聲吆喝就衝上去喝調酒看夜景。調酒因認識不深沒什麼感覺,夜景則是一片黑暗(想看車水馬龍及萬家燈火?回台北吧),只有對旋轉的地板感興趣。進出口舞池吧台位於中間不動,只有圓形的四周座位在轉,在轉與不轉交會之間,每個人的步伐都變成不知所措了。
我出門在外沒有認床的問題,而且折騰了一整天,所以上床後立刻不知人事了。
第二天:南京→北京 1991年7月7日星期日
和領隊住宿同一個房間有無限的好處,早上負責輕輕叫我起床,浴室永遠是我先用,而且房間的小費都是領隊付的。飯店提供中式早餐,大伙一陣狼吞虎嚥後,還留下堆積如山的食物。出國旅遊旅行社的品質差異很大,這跟團費有很大的關係,當然相對的也會反映在行程的安排上了,一分錢一分貨嘛。到目前為止,大家對領隊的安排算是滿意了。
今天上午要去中山陵園風景區,用過午餐後就要搭機去北京了。大家用完早餐後來到飯店大門,地陪和遊覽車準時的出現在眼前。準時?好像前面說過,時間觀念並不是中國的美德之一,看來開放這些年來,觀光業倒是進步蠻快的。
地陪首先帶我們去參觀長江大橋。南京市是龍盤虎踞的歷史名城,簡稱寧,是江蘇省的省會所在地。位於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山區,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東連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境內山地、江河、平原交錯,氣勢磅礡的長江自西南滾滾而來,在市區北面向東奔騰而去。遊覽車停在橋頭旁,我們爬上觀景台去看這座雄偉的大橋,讚嘆的不是大橋的美,而是長江的寬。瞇著眼睛望著遙遠且迷濛的對岸,心想在中間相隔的究竟是河還是海?滾滾江水留過眼前,大江東去不復返了。長年成長在地小擁擠的台灣,對徐志摩的「數大便是美」只能憑空去想像,如今才真正體認到「大」的涵義。今後我將隨時提醒我自己,要把心胸放大、視野放遠,不要當那隻守著那一口井的青蛙。
難得天氣放晴了,而且以後的行程都是晴天,但接踵而至的是夏日的高溫。南京市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夏季溫度較高,有火爐之稱。江南另外還有兩個火爐,很不幸我們將要去的杭州是其中一個。溫度高不是問題,無風而產生的悶熱感才頭痛。接下來是要去位於市區東北方鍾山山區的中山陵園風景區,山區的悶熱感稍減,只要不要長時間待在室內就好。中山陵園風景區由七大區組成,我們將參觀其中最著名的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及靈谷公園景區。
第一站抵達的是位於鍾山南麓安葬孫逸仙的中山陵。從停車場旁的陵墓大門至墓室,要爬392階石階,只見絡繹不絕的人潮再廣大的石階上奮力往上爬,我們也不例外。人潮最後停在墓室前排成長長的一列,準備進去謁靈,我們一行人趕緊過去排隊。首先進去的是祭堂,更裡面才是墓室。祭堂正中間是大理石雕的孫逸仙坐像,進入墓室後順著環形走道往下望,則看到一個大理石棺,頂部用漢白玉雕刻孫逸仙的臥像,他的遺體就在石棺內。大批人潮快速的繞一圈就出來,還好,差點就在裡面悶死了。
保保在此處出了些小差錯,祭堂外面有一牌子寫著禁止攝影,保保不信邪,一進祭堂就啪啪啪用閃光燈拍了3張,只見旁邊忽然出現一個小門冒出兩個公安,立即把保保抓進裡面的小房間。其他人是因為被人潮推著走,所以沒有人跟進去了解狀況,領隊也沒有。等我們出來到外面後,看到保保也隨後出來了,詢問後得知,1張照片罰2元人民幣,3張共罰6元了事。連沒收底片及老共十大酷刑都沒有,真是老天不長眼,太便宜保保了。從此以後,不只保保,大家都變得很守規矩,暫時把在台灣不守法的習慣收起來。
廣大的石階及走道,有一件是引起我的注意力,地上實在很乾淨,沒有任何垃圾,再仔細觀察,兩旁約每10公尺就有一個垃圾桶,再10公尺則是痰桶,就這樣兩種桶子交錯直到外面馬路。經領隊解釋,不准隨地丟垃圾和吐痰是可以理解的,擺那麼多痰桶是因為中國人隨地吐痰的惡習一直改不掉,而且非常嚴重,這到讓我想到台灣人隨地吐檳榔汁的惡習。如果你亂丟垃圾或吐痰,立即就會有人從不知何處衝出來向你開罰單。罰多少錢?當然是2元人民幣。大陸公安聘請了一批人民,他們的工作就是整天躲在樹叢裡等待,一有人違規就衝出來開罰單。2元人民幣對我們來講可能沒什麼,但是對月入200元上下人民幣的大陸人民則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回到遊覽車,等待大家完成排洩的問題後,我們繼續往下一站無樑殿而去。無樑殿又稱無梁殿,原名為無量殿,建於明洪武14年(138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早期為供奉無量壽佛,1929年國民黨政府改為陣亡將士公墓祭堂。 走進殿內,看不到任何一根柱子,建材全為磚石,因此弧形的屋頂最讓人稱奇,居然不會掉下來。悶熱的天氣,則是讓我早早跑到外面去看風景,明洪武看來離我還是很遙遠很陌生。
無樑殿位於靈谷公園的範圍內,我們隨後就抵達了靈谷寺。靈谷寺是古代鐘山七十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傳到今天的一座,其前身為梁武帝為名僧寶志所建開善寺,建於梁天監十四年(515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可是因為在長期戰爭中遭到破壞,所以我們看到的靈谷寺是清同治六年重新整修的,共有院落三重,西為大雄寶殿,東為觀音殿,後院內有藏經樓、法堂、祖堂、客堂等。大伙跟著領隊逛了一圈後,就不去後方的松風閣及靈古塔,直接到原名藏經樓的孫中山紀念館。
藏經樓隱藏在中山陵及靈谷寺中間的密林內,真是藏東西的好地方。外觀是仿清朝喇嘛廟的建築,裡面則存放著孫逸仙的著作及照片,後方有一長廊,一塊塊的大型石碑刻著三民主義全文。再此不得不面對一下近代史,從中山陵參觀到此,一直都可看到孫逸仙、中華民國、甚至蔣介石的文字,中國方面一直把這些東西保存的非常良好,不會因為兩岸緊張的態勢而有所損毀。基本來講,中國所認為的中華民國早在國民黨退居台灣時就已不存在,在南京所保留的文物都是前朝遺跡,是歷史的過程。不過因為兩岸敵對的關係,這些東西看起來還是太礙眼,所以大部分的東西藏在森林內忘了就好。我並沒有在此加入任何個人觀點,只是兩岸彼此不同的看法罷了。
離開藏經樓,時空也將由民國初期回朔到元末明初,因為我們將前往位於中山陵西側安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遺體的明孝陵。因為下午還要趕飛機,怕時間不夠,所以地陪只讓我們的遊覽車停在入口處,大家在車上憑弔一番即離去,要走進去還很遠。
不到十分鐘的停留,卻讓我的思緒拉回到幾百年前。當朱元璋打敗蒙古大軍,稱帝於南京之時,張無忌正在燭光下和趙敏共享畫眉之樂,而周芷若藏身在窗外出聲干擾。要不是朱元璋擅用計謀,離間張無忌,使其心灰意冷而將明教教主的位子讓給楊逍,否則當明教弟子打敗蒙古大軍之後,全部功勞也不會被朱元璋一個人獨享了。當上皇帝的一代梟雄,死後有一大片墓園安葬。最後周旋在兩位奇女子身上,功成身退的武林盟主,我卻找不到他魂魄歸宿的地方。這個明孝陵,不進去也罷。
遊覽車一轉轉到明陵神道,因為就在路旁,所以大伙就下車拍拍照。明陵神道是安葬朱元璋時所經過的道路,分成兩段,第一段是東西向的石象路,沿途依次排列獅、豹、駱駝、象、麒麟和馬六種石獸,每種石獸兩蹲兩立有四尊,全部共24尊。南北向則有石柱一對,武將和文臣各兩對,不過文臣武將均有被破壞的痕跡,應是文革時間禁止冥拜偶像的後果。
中午安排在暗香閣午餐。暗香閣仍是古蹟之一,如今改成餐廳供遊客用餐,至於菜色份量就不能和昨晚的梅苑比了,不過古色古香的氣氛還不錯就是了。餐後又來到了像火車站的南京機場,和南京地陪告別後,我們搭上上海航空飛往北京。上海航空的服務及空調都比東方航空要好多了。經過了約90分鐘的飛行,我們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由北京地陪接手當我們的嚮導。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更是歷代朝廷建都的所在,因此人文歷史的腳步在此留下大批的景觀。也因為這裡是歷代政經樞紐,因此也發生了不少戰爭,列強也破壞了不少文物古蹟。但是在二次大戰及中國內戰時,大家對北京的文物卻是尊重了許多。二次大戰國民政府決定棄守北京,讓日本不費一兵一槍就進駐,只留下立場中立的人士負責與日本人周旋及保護古蹟。中國內戰期間,人民解放軍要砲轟北京之前,特別去請教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砲口應該打哪裡,而哪裡的古蹟是不能碰的。所以自從八國聯軍對北京的燒殺掠奪以後,北京的歷史文物就很少遭到破壞。文革時期將北京城的城牆全部拆除則是後來較嚴重的破壞。
元明清這帝制時代的最後三朝均建都於北京,尤其是文宮武盛的大清王朝,對北京的建築貢獻良多。因此在北京,欣賞建築之美是首要重點,同時亦可感受當年皇室貴族的生活起居及生老病死,在和過去所學習的歷史相互印證。不過對我而言,大部分對歷史的知識多來自於大師級的查良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金庸。
北京除了是歷史古城外,代表文明的建築也逐漸進駐在外圍,形成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在外面包圍著中間的古蹟及傳統街道,傳統街道又包圍著中心點各代表古今政經中心的紫禁城及天安門廣場。 時間是近黃昏,因為夏日北方日落得晚,所以我們照行程先去逛天壇。北京有五大景點是非得一遊不可的地方,分別是天壇、紫禁城、萬里長城、明十三陵、及頤和園,我們將利用不到三天的時間一一去造訪。
天壇位於紫禁城東南方,為古代皇帝祭天的神廟,總面積約272萬平方公尺,為紫禁城的近四倍大。除了祭天外,中國皇帝還有許多神祗需要祭祀,包括地神、水神、農業神、軍事神、社會神、宗教神、市民神、以及自己的祖宗牌位。因此,祭祀活動是皇帝的主要工作,一年四季不斷,而皇家的祭祀建築也遍及京城各地且各有特色,今日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是皇帝祭祖的地方,西側的中山公園是祭祀豐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所以在整個北京城,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的天壇最為光彩奪目,氣宇非凡。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壇牆有內外兩重,北圓南方、北高南低,象徵「天圓地方」之說。主要建築分南北兩組,祈年殿(祈穀壇)、祈年門和皇乾殿在北,皇穹宇和圜丘壇在南,兩組建築由高出地面2~3公尺左右的丹陛橋(神道)連成一體。我們一行人順著中軸線從南往北走,首先來到圜丘壇。圜丘壇是一座白色三層的露天祭壇,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明清兩朝的在位皇帝,每年冬至會到此舉行祭天大典。
順著中軸線往北走,我們接著來到皇穹宇。皇穹宇是一座藍琉璃瓦尖頂建築,外圍是一圈正圓形的圍牆,也就是回音壁。回音壁利用聲波在弧形牆壁上迅速連續反射的原理,兩人分站兩端低聲細語,就能夠清晰傳話。所有的人一拍完照,就紛紛跑來玩這一圈回音壁。不亦樂乎的同時,太陽也快下山了,所以趕緊來到北側的祈年殿。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的深藍色琉璃瓦尖頂建築,高38公尺,直徑30公尺,呈傘狀自上而下,顯示崇高敬天之意。我們特別走進內部去觀察,祈年殿是按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裡層4根龍井柱間的空間象徵春夏秋冬四季,中層12根朱紅柱分割的空間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的12根檐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寶頂下的雷公柱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
走出祈年殿,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在等待遊覽車的同時,我們離開人潮的內層,在幽靜的天壇外層的公園漫步,心中對北京初步給我的震撼仍澎湃洶湧,同時對未來兩天的行程則是充滿了期望,就讓歷史的洪流把我淹沒吧。不過請先填飽我飢餓的肚子,畢竟今天從南京玩到北京,緊湊的行程早已超出體力的負擔了。
今天住宿在五星級的崑崙飯店,為這次旅行最豪華的飯店,也是我們未來三天的家,不過我的需求只是吃頓好飯睡個好覺而已。然而再用過晚餐後,保保這些同事的精神又恢復了許多,因此有人建議要去飯店的Disco舞廳玩。我不喜歡跳舞,但是因為團體行動不好推託,只好跟著進去看看,喝杯雞尾酒就好。廣大的舞廳只有我們這群客人,高分貝的西洋音樂及舞池中另人眼花撩亂的聲光效果,應該不輸台北的地下舞廳,實在感覺不出來這裡是正在開發中的中國。說好我不跳舞的,還是硬被保保的女同事拖出去跳了一會兒,然後在午夜之前,將一身的疲憊紓解在熱水浴及被窩中。
契子
1991年7月初,剛卸下國二家教班老師的職位,距離赴美國求學的日子尚有一個月的空檔,於是在1個月之前就接受保保的邀請,參加他們公司的大陸旅遊行。保保是我的大學同學,練就了單眼讀書的功力,終於讓他的雙眼視差超過400度,免服兵役啦。保保畢業後就跑去大名鼎鼎的台積電上班(不過那時沒有人看好這家公司就是了),算算也有快3年的資歷了。台積電夏天有固定的歲修,所有生產支援單位都有快半個月的假期(應該是沒什麼訂單吧,否則想辦法機台輪流歲修,硬撐也要把產能撐出來),再加上剛拿到一筆可觀的季獎金,於是保保部門的同事們就想安排一次出國旅遊,於是就決定找格欣旅行社組團去當時最熱門且價廉的中國黃山之旅。我算是最後一個加入的,而且是突兀的單數,於是安排我和旅行社的領隊同房。
黃山旅遊是大熱門,每天至少有十幾個台灣團趕赴盛會,讓我有一種齊赴武林大會的雄心壯志,趕快衝去小巷後的租書店再把金庸小說用力的溫習一遍。那一年長江因暴雨而氾濫成災,下游一片水鄉澤國,洪峰衝破堤防後,老百姓死傷慘重,剩下的也無家可歸。慈濟是早就去賑災,我們則是要去黃山戡災,因為黃山山腳之前大水才剛退。 從電視新聞中看到江南的雨和水,將此行蒙下了沉重的陰影。果然,出發前一天晚上,領隊臨時通知大家,大陸方面通知黃山山腳因為上游暴雨不停,剛退去的大水又回來了,因此黃山不能上去。本團均為同一家公司的員工,這就好辦事多了,經過不斷的電話會議,和領隊達成協議,把黃山的行程改成北方好天氣的北京,而原本排在黃山前後的南京及杭州則不變,就這樣日期不變,照常出團。不過來回北京的飛機為額外的費用,所以在出發的當天每個人都乖乖的再補了幾千元的團費。
第一天:台北→香港→南京 1991年7月6日星期六
旅行社安排的遊覽車當然是從新竹台積電出發,我則是清晨5點半由老爸親自把我送到中正機場。以往都是我接送爸媽出國,這次是第一次被老爸服務。在機場等候班機時,觀察了一下這一團的團員,不到20人,且女生及年輕人居多,大部分都和我一樣,是第一次出國,甚至是第一次坐飛機。非台積電員工只有團中最年長的先生帶著的女兒及我,而從那已念到高中的女兒和其他女生熟視的程度看來,我是唯一的陌生人,所以全程我和保保就形影不離了。
搭8點半華航班機赴香港啟德機場轉正午的中國東方航空,快10點半時抵達,在香港過境大廳只有不到90分鐘的轉機時間,領隊於是不准有個別行動,讓有些女生望著免稅商店雙眼直發燙,只好心中盤算回程時的進攻策略。 在等待時遇到另一個台灣團,雙方的領隊剛好都是同時離開去辦轉機手續,一陣交談後發覺它們也是要去黃山,而且行程沒有改變,看來他們不知道淹大水的事。當他們得知我們這團改變行程後,各個都急得跳腳,深怕此行會白跑一趟,而且是出國後才知道狀況,所以前腳併後腳,快步跑去找他們的領隊去理論了。
不一會兒,大伙都登上了東方航空的中型客機。人家華航是利用空橋接駁旅客,東方航空則是要走到停機坪中間爬上去。坐穩後,看看四周,搭機的人並不多,駕駛艙的門開開的,裡面沒有駕駛,這時大家才注意到飛機引擎根本沒開,悶熱的中午被關在沒有空調的飛機內,空姐也不知道溜到哪去了。從現在開始,大家就開始感受到大陸人的時間概念了。 半小時後,正副駕駛出現了,引擎運轉,空調終於來了。正想收拾煩躁的心情,尋找安全帶準備繫上之時,眼睛瞄到仍然打開的駕駛艙大門,正副駕駛聊天聊得正起勁,完全沒有一付要起飛的樣子。好奇心作祟,和大伙猜想這班飛機可能是在等候某個重要人物,所以被迫延後起飛。空姐也不來一個讓大家可以解惑。好不容易,共延誤了一個多小時飛機才起飛。重要人物終於登機了?別傻了,自從我們這一團登機後就沒有其他旅客上來了。正午的啟德機場看起來起降也不是很頻繁,所以到底為什麼延誤,沒有人有答案。領隊只是淡淡的說,這就是中國大陸。
天氣一直是此行大家心中的陰影,飛機越接近南京,陰影就越濃。飛機一邊下降一邊在雲霧中搖擺,不但看不到窗外的景觀,斗大的雨點還不時打在小小的窗戶上。好在降落後雨勢轉小了,這時是午後3點半。南京機場從外觀看來像是小火車站,裡面的設施更像。三輪車拉來的行李放在一個小房間內,我們就從車上去尋找自己的行李。拉著行李往外走,旁邊是有一個類似售票處的小窗口,應該是海關,可是裡面的人理都不理我們。就這樣,大家滿懷著疑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大馬路,嘩,我就這樣踏入了中國。
機場外迎面而來一女一男,經領隊介紹,女的是全陪,男的是地陪。台灣的旅行團不管是到世界各地,嚮導的工作都是交由當地的導遊來帶,而領隊只負責聯繫的工作。在大陸,導遊就叫做地陪,他將負責我們這兩天在南京的旅遊。至於全陪呢,顧名思義,全陪就是全程陪。我們的全陪小姐將從我們踏入大陸開始,一路陪到離開大陸為止,這中間的時間,她什麼事也不用做,跟著玩就好。看起來全陪應是類似公安的身分,將監視我們這一群呆胞在大陸的一言一行,這多少說明了當時的兩岸關係。
我們戲稱我們這群台胞為呆胞,因為幾乎每個人的打扮都一模一樣,T-Shirt加短褲加腰包,瞧一眼就知道這群是從台灣來的觀光客,來花錢的呆胞。從台北到南京花了快大半天的時間,大家都開始同意三通的重要性了。
坐上遊覽車,窗外細雨仍綿綿,於是領隊宣佈原定行程中的青花台就不去了,我們直接回旅館休息。其實這一次我是臨時加入的,到底有什麼行程我也搞不清楚。坐在車上望著窗外午後細雨的南京,心中不禁懷疑,我到底是出國了,還是來到了南台灣?不過隨著日後行程的觀察,我還是覺得兩岸畢竟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今晚住宿的是五星級的金陵飯店,樓高37層,是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後,首批引進外資興建的豪華飯店,位於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及漢中路交界處。因離用餐時間還早,大伙便紛紛撐起雨傘,在領隊帶領之下出發去逛市中心。不要跟我說這裡就是南京的鬧區,灰濛濛的街道旁,幾間營業中的陰暗店舖,吸引不了遊客的眼光。來到當地最豪華的百貨公司,裡面賣一些衣服及家電用品,看看衣服的樣式質料,在台灣1、20年前可能有人會穿,電器也是舊款式,或許台灣古董商會感興趣。沒什麼好逛的,大家草草的回飯店去等今晚的晚餐了。
整個白天幾乎都在坐飛機,吃不到什麼好東西,所以大家都很期盼今晚的風味餐:位在金陵飯店2樓梅苑的江蘇地方名菜淮揚菜餚。餐廳內只有我們這一團的兩桌,席開在舞台旁,舞台上有國樂演奏,為了迎合我們,演奏的曲目全都是台灣小調及流行歌曲。菜色十分豐富且份量夠,讓這群飢餓的老饕滿足了口舌之慾,及撐漲了的肚皮。可是美食及點心仍是一道道的上,我只好再度放鬆褲腰帶,繼續上。
飯飽餐足後,大家紛紛擁到我的房間,不是我太受歡迎,而是來找和我同房的領隊換人民幣。領隊和全陪掏出一大把人民幣讓大家兌換,且聲稱匯兌價格為黑市價格,比公定牌價便宜多了,而且是有一位有為青年想去美國德州求學,託付他們幫忙買美金的。天曉得他們倆因此賺了多少價差,反正大家圖個方便就好。事後我和保保去各地旅館的外幣兌換處做比較,其實價格都差不多。
金陵飯店36樓頂層為360度旋轉的璇宮,用餐時間為供應自助餐,深夜則為有樂隊演奏的酒吧。年輕人當然不肯早早就寢,一聲吆喝就衝上去喝調酒看夜景。調酒因認識不深沒什麼感覺,夜景則是一片黑暗(想看車水馬龍及萬家燈火?回台北吧),只有對旋轉的地板感興趣。進出口舞池吧台位於中間不動,只有圓形的四周座位在轉,在轉與不轉交會之間,每個人的步伐都變成不知所措了。
我出門在外沒有認床的問題,而且折騰了一整天,所以上床後立刻不知人事了。
第二天:南京→北京 1991年7月7日星期日
和領隊住宿同一個房間有無限的好處,早上負責輕輕叫我起床,浴室永遠是我先用,而且房間的小費都是領隊付的。飯店提供中式早餐,大伙一陣狼吞虎嚥後,還留下堆積如山的食物。出國旅遊旅行社的品質差異很大,這跟團費有很大的關係,當然相對的也會反映在行程的安排上了,一分錢一分貨嘛。到目前為止,大家對領隊的安排算是滿意了。
今天上午要去中山陵園風景區,用過午餐後就要搭機去北京了。大家用完早餐後來到飯店大門,地陪和遊覽車準時的出現在眼前。準時?好像前面說過,時間觀念並不是中國的美德之一,看來開放這些年來,觀光業倒是進步蠻快的。
地陪首先帶我們去參觀長江大橋。南京市是龍盤虎踞的歷史名城,簡稱寧,是江蘇省的省會所在地。位於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山區,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東連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境內山地、江河、平原交錯,氣勢磅礡的長江自西南滾滾而來,在市區北面向東奔騰而去。遊覽車停在橋頭旁,我們爬上觀景台去看這座雄偉的大橋,讚嘆的不是大橋的美,而是長江的寬。瞇著眼睛望著遙遠且迷濛的對岸,心想在中間相隔的究竟是河還是海?滾滾江水留過眼前,大江東去不復返了。長年成長在地小擁擠的台灣,對徐志摩的「數大便是美」只能憑空去想像,如今才真正體認到「大」的涵義。今後我將隨時提醒我自己,要把心胸放大、視野放遠,不要當那隻守著那一口井的青蛙。
難得天氣放晴了,而且以後的行程都是晴天,但接踵而至的是夏日的高溫。南京市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夏季溫度較高,有火爐之稱。江南另外還有兩個火爐,很不幸我們將要去的杭州是其中一個。溫度高不是問題,無風而產生的悶熱感才頭痛。接下來是要去位於市區東北方鍾山山區的中山陵園風景區,山區的悶熱感稍減,只要不要長時間待在室內就好。中山陵園風景區由七大區組成,我們將參觀其中最著名的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及靈谷公園景區。
第一站抵達的是位於鍾山南麓安葬孫逸仙的中山陵。從停車場旁的陵墓大門至墓室,要爬392階石階,只見絡繹不絕的人潮再廣大的石階上奮力往上爬,我們也不例外。人潮最後停在墓室前排成長長的一列,準備進去謁靈,我們一行人趕緊過去排隊。首先進去的是祭堂,更裡面才是墓室。祭堂正中間是大理石雕的孫逸仙坐像,進入墓室後順著環形走道往下望,則看到一個大理石棺,頂部用漢白玉雕刻孫逸仙的臥像,他的遺體就在石棺內。大批人潮快速的繞一圈就出來,還好,差點就在裡面悶死了。
保保在此處出了些小差錯,祭堂外面有一牌子寫著禁止攝影,保保不信邪,一進祭堂就啪啪啪用閃光燈拍了3張,只見旁邊忽然出現一個小門冒出兩個公安,立即把保保抓進裡面的小房間。其他人是因為被人潮推著走,所以沒有人跟進去了解狀況,領隊也沒有。等我們出來到外面後,看到保保也隨後出來了,詢問後得知,1張照片罰2元人民幣,3張共罰6元了事。連沒收底片及老共十大酷刑都沒有,真是老天不長眼,太便宜保保了。從此以後,不只保保,大家都變得很守規矩,暫時把在台灣不守法的習慣收起來。
廣大的石階及走道,有一件是引起我的注意力,地上實在很乾淨,沒有任何垃圾,再仔細觀察,兩旁約每10公尺就有一個垃圾桶,再10公尺則是痰桶,就這樣兩種桶子交錯直到外面馬路。經領隊解釋,不准隨地丟垃圾和吐痰是可以理解的,擺那麼多痰桶是因為中國人隨地吐痰的惡習一直改不掉,而且非常嚴重,這到讓我想到台灣人隨地吐檳榔汁的惡習。如果你亂丟垃圾或吐痰,立即就會有人從不知何處衝出來向你開罰單。罰多少錢?當然是2元人民幣。大陸公安聘請了一批人民,他們的工作就是整天躲在樹叢裡等待,一有人違規就衝出來開罰單。2元人民幣對我們來講可能沒什麼,但是對月入200元上下人民幣的大陸人民則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回到遊覽車,等待大家完成排洩的問題後,我們繼續往下一站無樑殿而去。無樑殿又稱無梁殿,原名為無量殿,建於明洪武14年(138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早期為供奉無量壽佛,1929年國民黨政府改為陣亡將士公墓祭堂。 走進殿內,看不到任何一根柱子,建材全為磚石,因此弧形的屋頂最讓人稱奇,居然不會掉下來。悶熱的天氣,則是讓我早早跑到外面去看風景,明洪武看來離我還是很遙遠很陌生。
無樑殿位於靈谷公園的範圍內,我們隨後就抵達了靈谷寺。靈谷寺是古代鐘山七十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傳到今天的一座,其前身為梁武帝為名僧寶志所建開善寺,建於梁天監十四年(515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可是因為在長期戰爭中遭到破壞,所以我們看到的靈谷寺是清同治六年重新整修的,共有院落三重,西為大雄寶殿,東為觀音殿,後院內有藏經樓、法堂、祖堂、客堂等。大伙跟著領隊逛了一圈後,就不去後方的松風閣及靈古塔,直接到原名藏經樓的孫中山紀念館。
藏經樓隱藏在中山陵及靈谷寺中間的密林內,真是藏東西的好地方。外觀是仿清朝喇嘛廟的建築,裡面則存放著孫逸仙的著作及照片,後方有一長廊,一塊塊的大型石碑刻著三民主義全文。再此不得不面對一下近代史,從中山陵參觀到此,一直都可看到孫逸仙、中華民國、甚至蔣介石的文字,中國方面一直把這些東西保存的非常良好,不會因為兩岸緊張的態勢而有所損毀。基本來講,中國所認為的中華民國早在國民黨退居台灣時就已不存在,在南京所保留的文物都是前朝遺跡,是歷史的過程。不過因為兩岸敵對的關係,這些東西看起來還是太礙眼,所以大部分的東西藏在森林內忘了就好。我並沒有在此加入任何個人觀點,只是兩岸彼此不同的看法罷了。
離開藏經樓,時空也將由民國初期回朔到元末明初,因為我們將前往位於中山陵西側安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遺體的明孝陵。因為下午還要趕飛機,怕時間不夠,所以地陪只讓我們的遊覽車停在入口處,大家在車上憑弔一番即離去,要走進去還很遠。
不到十分鐘的停留,卻讓我的思緒拉回到幾百年前。當朱元璋打敗蒙古大軍,稱帝於南京之時,張無忌正在燭光下和趙敏共享畫眉之樂,而周芷若藏身在窗外出聲干擾。要不是朱元璋擅用計謀,離間張無忌,使其心灰意冷而將明教教主的位子讓給楊逍,否則當明教弟子打敗蒙古大軍之後,全部功勞也不會被朱元璋一個人獨享了。當上皇帝的一代梟雄,死後有一大片墓園安葬。最後周旋在兩位奇女子身上,功成身退的武林盟主,我卻找不到他魂魄歸宿的地方。這個明孝陵,不進去也罷。
遊覽車一轉轉到明陵神道,因為就在路旁,所以大伙就下車拍拍照。明陵神道是安葬朱元璋時所經過的道路,分成兩段,第一段是東西向的石象路,沿途依次排列獅、豹、駱駝、象、麒麟和馬六種石獸,每種石獸兩蹲兩立有四尊,全部共24尊。南北向則有石柱一對,武將和文臣各兩對,不過文臣武將均有被破壞的痕跡,應是文革時間禁止冥拜偶像的後果。
中午安排在暗香閣午餐。暗香閣仍是古蹟之一,如今改成餐廳供遊客用餐,至於菜色份量就不能和昨晚的梅苑比了,不過古色古香的氣氛還不錯就是了。餐後又來到了像火車站的南京機場,和南京地陪告別後,我們搭上上海航空飛往北京。上海航空的服務及空調都比東方航空要好多了。經過了約90分鐘的飛行,我們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由北京地陪接手當我們的嚮導。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更是歷代朝廷建都的所在,因此人文歷史的腳步在此留下大批的景觀。也因為這裡是歷代政經樞紐,因此也發生了不少戰爭,列強也破壞了不少文物古蹟。但是在二次大戰及中國內戰時,大家對北京的文物卻是尊重了許多。二次大戰國民政府決定棄守北京,讓日本不費一兵一槍就進駐,只留下立場中立的人士負責與日本人周旋及保護古蹟。中國內戰期間,人民解放軍要砲轟北京之前,特別去請教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砲口應該打哪裡,而哪裡的古蹟是不能碰的。所以自從八國聯軍對北京的燒殺掠奪以後,北京的歷史文物就很少遭到破壞。文革時期將北京城的城牆全部拆除則是後來較嚴重的破壞。
元明清這帝制時代的最後三朝均建都於北京,尤其是文宮武盛的大清王朝,對北京的建築貢獻良多。因此在北京,欣賞建築之美是首要重點,同時亦可感受當年皇室貴族的生活起居及生老病死,在和過去所學習的歷史相互印證。不過對我而言,大部分對歷史的知識多來自於大師級的查良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金庸。
北京除了是歷史古城外,代表文明的建築也逐漸進駐在外圍,形成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在外面包圍著中間的古蹟及傳統街道,傳統街道又包圍著中心點各代表古今政經中心的紫禁城及天安門廣場。 時間是近黃昏,因為夏日北方日落得晚,所以我們照行程先去逛天壇。北京有五大景點是非得一遊不可的地方,分別是天壇、紫禁城、萬里長城、明十三陵、及頤和園,我們將利用不到三天的時間一一去造訪。
天壇位於紫禁城東南方,為古代皇帝祭天的神廟,總面積約272萬平方公尺,為紫禁城的近四倍大。除了祭天外,中國皇帝還有許多神祗需要祭祀,包括地神、水神、農業神、軍事神、社會神、宗教神、市民神、以及自己的祖宗牌位。因此,祭祀活動是皇帝的主要工作,一年四季不斷,而皇家的祭祀建築也遍及京城各地且各有特色,今日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是皇帝祭祖的地方,西側的中山公園是祭祀豐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所以在整個北京城,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的天壇最為光彩奪目,氣宇非凡。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壇牆有內外兩重,北圓南方、北高南低,象徵「天圓地方」之說。主要建築分南北兩組,祈年殿(祈穀壇)、祈年門和皇乾殿在北,皇穹宇和圜丘壇在南,兩組建築由高出地面2~3公尺左右的丹陛橋(神道)連成一體。我們一行人順著中軸線從南往北走,首先來到圜丘壇。圜丘壇是一座白色三層的露天祭壇,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明清兩朝的在位皇帝,每年冬至會到此舉行祭天大典。
順著中軸線往北走,我們接著來到皇穹宇。皇穹宇是一座藍琉璃瓦尖頂建築,外圍是一圈正圓形的圍牆,也就是回音壁。回音壁利用聲波在弧形牆壁上迅速連續反射的原理,兩人分站兩端低聲細語,就能夠清晰傳話。所有的人一拍完照,就紛紛跑來玩這一圈回音壁。不亦樂乎的同時,太陽也快下山了,所以趕緊來到北側的祈年殿。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的深藍色琉璃瓦尖頂建築,高38公尺,直徑30公尺,呈傘狀自上而下,顯示崇高敬天之意。我們特別走進內部去觀察,祈年殿是按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裡層4根龍井柱間的空間象徵春夏秋冬四季,中層12根朱紅柱分割的空間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的12根檐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寶頂下的雷公柱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
走出祈年殿,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在等待遊覽車的同時,我們離開人潮的內層,在幽靜的天壇外層的公園漫步,心中對北京初步給我的震撼仍澎湃洶湧,同時對未來兩天的行程則是充滿了期望,就讓歷史的洪流把我淹沒吧。不過請先填飽我飢餓的肚子,畢竟今天從南京玩到北京,緊湊的行程早已超出體力的負擔了。
今天住宿在五星級的崑崙飯店,為這次旅行最豪華的飯店,也是我們未來三天的家,不過我的需求只是吃頓好飯睡個好覺而已。然而再用過晚餐後,保保這些同事的精神又恢復了許多,因此有人建議要去飯店的Disco舞廳玩。我不喜歡跳舞,但是因為團體行動不好推託,只好跟著進去看看,喝杯雞尾酒就好。廣大的舞廳只有我們這群客人,高分貝的西洋音樂及舞池中另人眼花撩亂的聲光效果,應該不輸台北的地下舞廳,實在感覺不出來這裡是正在開發中的中國。說好我不跳舞的,還是硬被保保的女同事拖出去跳了一會兒,然後在午夜之前,將一身的疲憊紓解在熱水浴及被窩中。
全站熱搜